预约挂号

健康咨询:0752-3872333 广东省不孕不育科研基地 惠州市医保定点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立秋过后,如何养生?中医科手把手教学→

来源:惠阳长安医院 时间:2023-10-30 16:28:38 浏览量:341

立秋后,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季过多的耗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

立秋过后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也。”阳气逐渐潜藏入内,也就进入了秋藏的时段。这一时节秋凉与秋燥并存,也是我们人体由代谢旺盛转入养藏养分的节点。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调理十分合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养阴”不是滋阴补阴,是保护收降之气。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养肺

微信图片_20231030164603.jpg

       中医认为,肺脏属金,与秋季相应,肺为一身之华盖,并主一身之皮毛。一身之气,皆出入于肺。秋凉与秋燥来袭,肺首当其冲,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喜润勿燥,所以秋季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肺系疾病,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鼻炎、鼻出血,以及肺的旧病复发等。所以这一季节最应该预防的就是肺脏疾病。应适时穿脱衣物,多饮温水,及时补充水分,不使体内津液匮乏,减少辛辣咸食物的摄入,不耗伤体内的水分。稍有感寒,及早使用温散药物疏散寒邪,不使邪气入里。要养成勤开窗通风,夜间露头而睡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疾患。多食用莲藕、百合、杏仁、蜂蜜、土豆、萝卜、山药、银耳、鸭肉、柚子、梨等润燥养肺的食物,预防秋燥伤肺。


养胃

1698655831204760.png

      夏伤于湿,秋必飧泄。如今大多数人夏季常用空调,并且嗜食生冷寒凉食物。夏季阳气浮越于外,外阳内阴,外热内寒。所以夏季贪冷嗜凉是养生之大忌。夏季寒湿蕴结于内,秋季阳气潜藏,寒热交争,必然使寒湿之邪气外迫,引起消化道疾病,如腹胀、腹泻、反酸等。应适时保暖,避免再摄入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出现腹痛、腹泻等疾病,可以试用附子理中丸、五苓散、香薷饮等药物。饮食应当以温、软、淡、素为主,少食多餐,定时定量,不要食用生冷煎炸等刺激性食品,糯米制品也尽量少吃。


养肝

1698655963120302.png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攘外平内全靠肝,相当于西医的解毒、免疫功能。肝气在秋天会受到抑制,肝主情志,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气血状态,在秋天,肝气疏泄会出现情绪低落、气血失调等情况。秋季养肝,少辛多酸,如乌梅、山楂、醋等。多吃小白菜、萝卜、莲子、海带等有助于肝气运转的食物,增强肝功能。


专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30929160111.jpg

李茂祥  主任医师

原哈尔滨市中医医院(三甲)中医外科、皮肤科科主任

师从国医大师卢芳教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曾任哈尔滨市中医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哈尔滨市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内科、外科、妇科、男性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疑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对寻常型银屑病、寻常型痤疮、扁平疣治疗效果显著。对肿瘤术后、肿瘤放化疗治疗后的身体调理以及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健康咨询和调整都有独到的治疗经验和方法。


1698656287213643.jpg

任尊乃  副主任医师

1984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30年,医学教学工作近10年,曾进修于陕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西安儿童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曾发表过“高血压与贫血的辨证论治”“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心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126例临床分析”“水蛭郁金散治疗冠心病的体会”等论文于国内医学期刊上,现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会员、香港中医协会会员。深圳、中山、东莞、惠州等城市患者常常慕名前来就诊。

擅长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方法,诊治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尤其对妇科月经不调、闭经、更年期综合征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编辑/余奕科

审核/符小华